七八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1 / 1)

包兴骑着马走在太后轿子前面开道,一行人来到南清宫。这天南清宫门前热闹非凡,与昨日大不相同,往来的大多是有皇家关防标识的轿子,嫔妃、贵妃、王妃以及朝廷大员的家眷们络绎不绝。包兴深知礼数,提前快马赶到王府门前下马,把马拴在桩上,然后步行到宫门。正巧看见秃王三爷在那里,赶忙上前拱手说道:“三老爷,我们家老太太到了。”王三爷一听,急忙跑入内通报。 没过多久,从里面出来两个内辅太监,对着宫门前的众人说道:“负责禀报的老爷们听好了,娘娘有旨,所有来的官员女眷一概不必通禀,都请回吧,只单独请开封府老太太进宫会面。”众人纷纷应声答应。包兴听到后,立刻催促本府轿夫把轿子抬到宫门,由这两个内辅太监引领着进去了。之后王三爷出来招呼包兴,把他让到书房喝茶,今日见面,比昨日显得更为热络亲近。 再说太后的大轿抬到二门时,早有四个太监出来,换下原来的轿夫;轿子又被抬到三门,过了仪门才稳稳落下。宁总管立刻来到轿前,掀起轿帘,说道:“给太夫人请安。”随即撤去扶手,太后由随行丫鬟搀扶着下轿。太后看了看宁总管,也回问了一句:“公公好。”宁总管便在前面引路,带着太后前往寝宫。 只见狄娘娘已在门外等候迎接,远远望见太后,心中一惊,总觉得眼前这位夫人面容十分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太后走到跟前,正要行参拜之礼,狄后赶忙伸手拦住,说道:“免礼。”太后也不再谦让,两人手挽着手,一同走进屋内坐下。 太后打量着狄后,发现她比过去苍老了许多;狄后也在仔细端详太后,突然觉得她长得很像已故的李妃。但李妃早已被赐死,狄后怎么也想不到眼前之人竟是当今国母,只是心里始终觉得不安。献茶之后,两人交谈起来,太后对答如流,举止从容,尽显大家风范,狄后越聊越高兴,觉得十分投缘,于是挽留太后在宫中多住几天。这正合太后心意,便欣然应允。狄后随即让内辅太监传旨:“所有随来的轿马人等不用等候了,娘娘留太夫人多住几日。随行的仆役等人,都按例给予赏赐。”值日的内辅太监连忙答应着,出去传达旨意。 到了传膳的时候,狄后坚持要和太后并肩而坐,以便交谈。太后也没有过多推辞,显得十分直爽大方,这让狄后更加欢喜。饮酒间,狄后不住夸赞包公忠诚正直、贤良能干,还说:“这都是夫人教导有方啊。”太后谦虚地回应了几句。 狄后又问太后的年龄,太后回答:“四十二岁。”狄后接着问:“您儿子今年多大了?”这一问,让太后顿时说不出话来,脸涨得通红,怎么也答不上来。狄后见状,不便再追问,便借着谈论酒的冷热岔开了话题。经此一问,太后也不愿再饮酒,于是传饭,吃完饭后,两人便随意坐着聊天。 随后,狄后陪着太后在宫中各处参观,越看越觉得太后像去世的李妃,心中愈发疑惑。她暗自思忖:“刚才问她儿子的岁数,她怎么就答不上来,还急得满脸通红?天下哪有母亲不记得儿子年龄的道理?这事太可疑了,难道她在故意欺瞒我?也罢,既然把她留下了,晚上让她和我一起睡,表面上是和她亲近,实际上再仔细盘问她。”狄后心里这么想着,眼睛不住地观察太后,见她的举止动作,越发认定她就是李妃,心里也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到了晚上,用完晚膳,两人依旧坐着闲聊。狄后吩咐:“把静室打扫干净,将枕头被子也铺好,我要和夫人说些贴心话,打发这漫漫长夜。”太后见狄后这样安排,正中下怀。等到就寝时,所有侍奉的人,包括太后的丫鬟,都被安排妥当,没有传唤不得擅自进入。 狄后心里一直惦记着太后答不出儿子年龄的事,便开口追问:“夫人,你故意欺瞒我,到底是什么道理?”话语一句紧似一句。太后情难自禁,脱口而出:“皇姐,你难道认不出我了吗?”话一出口,已泣不成声。狄后大吃一惊,问道:“难道夫人你是李后娘娘?”太后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狄后着急地催促:“现在屋里没有别人,你快把事情原原本本说清楚!” 太后止住悲声,将当年如何被陷害,余忠怎样替自己赴死,如何被送往陈州,又如何遇到包公并被认作母亲,在开封府静室居住期间,多亏李氏诰命向天求露治好眼睛,以及今日来给狄后祝寿就是为了吐露实情等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到伤心处,险些放声大哭。 狄后听完,目瞪口呆,也忍不住落下泪来。过了好一会儿,她说道:“不知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太后取出金丸递了过去。狄后接在手中,在灯下仔细查验,确认无误后,急忙颤抖着双手将金丸递回,随即双膝跪倒,说道:“臣妃不知太后驾到,多有冒犯,还望太后娘娘恕罪!”李太后赶忙还礼搀扶,说道:“皇姐,快别这样。现在得想个办法,让皇上知道这件事才好。”狄后回复道:“娘娘放心,臣妃自有办法。”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狄后说起当年刘后与郭槐定下毒计,用狸猫换出太子,多亏承御寇珠将太子抱出交给陈林,陈林用提盒将太子送到南清宫抚养。后来刘后的儿子夭折,皇上才将李太后的儿子立为太子补上东宫之位。太子游宫时,在寒宫见到李太后,母子天性使然,脸上不自觉流下泪痕。刘后起了疑心,拷问寇珠,寇珠为保忠诚,撞阶而死。刘后又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这才导致李太后被赐死。 李太后听完,如梦初醒,悲痛不已。狄后再三劝慰,太后才止住眼泪,问道:“皇姐,怎样才能让皇儿知道真相,让我们母子重逢呢?”狄后说:“我假装生病,派宁总管去奏明皇上,皇上必定会亲自前来,到那时我再说出实情。”太后觉得此计甚好,当晚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清晨,狄后就派宁总管上朝奏报皇上,说:“狄后娘娘昨晚突然生病,病情十分严重。”宁总管不明内情,不敢违抗,只得遵旨前往朝廷禀报。狄后又将此事告知了六合王。 仁宗皇帝五更天刚准备上朝,仁寿宫总管前来启奏:“太后昨晚突然生病,一整夜都没睡安稳。”皇帝听闻,立刻先去仁寿宫请安,还悄悄吩咐众人不要声张,以免惊扰太后。他轻轻走进寝殿,已听见里面传来呻吟声,又听到太后喊道:“寇宫人,你竟敢如此无礼!”紧接着又是一声“哎哟”。这时宫女已掀起绣帘,皇帝侧身进入,走到御榻前。刘后猛然惊醒,看见皇帝在旁边,便说:“让皇儿挂念了,哀家只是偶然受了风寒,没什么大碍,你放心吧。”皇帝问安之后,立刻传召御医诊治。他担心太后心烦,简单安慰几句后便退了出来。 皇帝刚离开仁寿宫,走到分宫楼,只见南清宫总管跪倒在地奏道:“狄后娘娘昨晚病重,奴婢特来禀报。”仁宗一听,大吃一惊,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南清宫探视。到了南清宫,六合王前来迎接,皇帝先询问狄后病情,六合王含糊答道:“娘娘昨晚发病,现在稍微好些了。”皇帝听后,心里稍稍宽慰,随即吩咐随行侍从都在外面等候,只带陈林一人进入寝宫。 这道旨意正合六合王心意,他侧身在前引路,来到寝宫内,只见里面寂静无声,连一个侍奉的丫鬟都没有。御榻上锦帐高悬,狄后躺在里面。仁宗急忙上前问候病情,狄后翻身问道:“陛下,这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以什么为先?”皇帝答道:“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狄后叹了口气说:“既然以孝为先,可有做儿子的不知道母亲生死的吗?又有身为君主却不知母亲在外面漂泊的吗?”这两句话问得皇帝一头雾水,还以为狄后是病中说胡话。 狄后又说:“这件事臣妃全都知晓,只怕陛下不信。”仁宗听到狄后自称“臣妃”,十分惊讶,说道:“皇娘何出此言?还请您明白告知。”狄后转身从帐内拉出一个黄匣,说道:“陛下可知这东西的来历?”仁宗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包裹玉玺的龙袱,上面还有先皇的亲笔御记。仁宗看完,连忙站起身来。一旁的陈林睹物思情,想起当年往事,早已泪流满面。 皇帝猛然回头看见陈林哭泣,更加诧异,便追问这袱子的来历。狄后这才说起郭槐与刘后密谋陷害李后的经过:“这件事里,多亏了两个忠义之人,一个是金华宫承御寇珠,一个是陈林。寇珠奉刘后之命抱出太子,当时就是用这块袱子包裹,暗中交给了陈林。”仁宗听到这里,又看了陈林一眼,此时陈林已经哭得像个泪人。 狄后接着说:“多亏陈林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太子抱到南清宫抚养了六年。陛下七岁时被先皇立为太子,补上东宫之位。可偏偏陛下在寒宫见到母亲时落泪,引起了刘后猜忌,她残忍处死寇珠,又要赐死太后。这中间又有两个忠臣挺身而出,小太监余忠甘愿替太后赴死,秦凤这才把太后救出来,送往陈州。后来秦凤自焚,家中没了主事之人,太后无法安身,只能在破窑里乞讨为生。幸好包卿在陈州放粮,在草桥认太后为母,对外假装母子,遮掩众人耳目。昨天太后前来给我祝寿,我们才得以相见。” 仁宗听完,震惊不已,泪如雨下,问道:“这么说,朕的皇娘现在何处?”只听见罩壁后面传来阵阵悲泣声,一位身着一品官服的夫人走了出来,仁宗见了,顿时愣住了。 太后担心皇帝心生疑虑,急忙取出金丸,递给仁宗。仁宗接过仔细端详,发现这金丸与刘后所持的十分相似,只是上面刻着“玉宸宫”字样,下方还镌刻着娘娘名号。仁宗几步抢上前,双膝重重跪倒在地,悲声说道:“孩儿不孝,让皇娘受苦了!”话未说完,已忍不住放声大哭。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悲痛之情难以自抑。 这时,狄后也从床上起身,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请罪。六合王和陈林见状,也纷纷跪倒在旁,哀伤地劝慰着。母子二人沉浸在悲伤之中许久,仁宗这才止住哭泣,转身叩谢狄妃的相助之恩,将她搀扶起来;又紧紧拉住陈林的手,泪流满面地说道:“若不是你忠心为国,哪里还有今日的我!”陈林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断流泪,以谢皇恩。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平复情绪后,纷纷起身。仁宗又对太后说道:“皇娘受了这么多苦,孩儿身为天子,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又怎能不被天下人指责?”想到此处,仁宗又怨又愤。狄后在一旁劝慰道:“圣上回宫后可立即下旨,派郭槐、陈林一同前往开封府宣读,包学士自有办法处置。”这其实是包公预先定下的计策,由李诰命告知李太后,太后再转达给狄后,狄后才向仁宗如此奏请。 仁宗采纳了狄后的建议,又对太后说了许多安慰的话,随后起驾回宫。回宫后,他立刻亲自起草诏书,密封妥当,钦点郭槐、陈林前往开封府宣读。郭槐以为这是要加封包公,满心欢喜地与陈林一同前往开封府。 再说包公,自昨日护送太后前往南清宫后,没过多久,包兴就押着空轿回来禀报:“狄后把老夫人留下了,说要多住几天。小人押轿回来,那边赏了跟役的人二十两银子,轿夫二十吊钱。”包公点点头,吩咐道:“明天五更,你去朝房打听消息,一定要悄悄行事。有任何动静,立刻回来告诉我。”包兴领命而去。 第二天黎明,包兴匆匆返回。得知包公还在卧室,他连忙进去,在廊下轻轻咳嗽示意。包公问道:“你回来了?打听到什么消息没有?”包兴禀报道:“听说刘后昨夜身体不适,圣上立刻前往仁寿宫请安;之后又传旨,要亲临南清宫,说是狄后娘娘也生病了。估计这会儿圣上还没回宫呢。”包公听后,说道:“知道了。”包兴退出后,包公与夫人商议道:“这肯定是太后向狄后吐露了实情,狄后才设下此计。”夫妻二人心中暗自欣喜。 刚用完早饭,就有人禀报圣旨到了。包公急忙换上朝服,将宣旨之人迎到公堂。只见郭槐在前,陈林在后,二人手捧圣旨。郭槐自恃是都堂官员,认为应由自己宣读圣旨,便展开御封。包公行完三呼万岁之礼后,郭槐开始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太监郭……’”刚念到这里,看到圣旨中自己的名字,他顿时念不下去了。旁边的陈林接过圣旨,继续宣读:“‘今有太监郭槐谋逆不端,奸心叵测。先皇乏嗣,不思永祚之忠诚;太后怀胎,遽遭兴妖之暗算。怀抱龙袱,不遵凤诏,寇宫人之志可达天;离却北阙,竟赴南清,陈总管之忠堪贯日。因泪痕,生疑忌,将明朗朗初吐宝珠,立毙杖下。假诅咒,进谗言,把气昂昂一点余忠,替死梁间。致令堂堂国母,廿载沉冤;受尽了背井离乡之苦。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壁之期。似此灭伦悖理,理当严审细推。按诏究问,依法重办。事关国典,理重君亲。钦交开封府严加审讯,上命钦哉!’望诏谢恩。” 包公高呼“万岁”,起身接过圣旨,随即厉声吩咐:“拿下!”只见性格直爽的赵虎误以为要拿陈林,伸手就要上前。包公赶忙大声喝止:“大胆!还不退下。”赵虎一愣,这才反应过来。王朝、马汉则上前,除去郭槐的衣冠,将他押到公堂,面朝供奉的圣旨跪倒在地。 包公在左侧设好主座,旁边又设了一个侧座,请陈林坐下。随后,包公入座,目光严肃地看向郭槐,说道:“你速速将以往所作所为,从实招来!” 不知郭槐到底会不会招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古典白话合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超凡御灵师 反派多福,强娶男主师尊不断生娃 神魔以我为食?我进阶吞天神树 漫威咸鱼氪星人 人在漫威单挑复联 阴司巡夜人 吃女帝师姐软饭的我,成为仙帝了 来世直觉 重生娇妻:苏爷,温柔点 撼天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