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台上喧嚣热闹,台下却空荡无人,除他之外竟无半个客人,这教坊司如今已是门庭冷落。 之前他因讨债闹得太过分,惹得官人们都对他心生畏惧,索性不再踏足此处,宁可悄悄去私院寻欢作乐,也不愿来听他这里的曲子。 对此,李伟也是束手无策,这都是因为他先前的疏忽,没把客源管理好。 徐瑶侍立在他身旁,与李伟愁眉苦脸不同,这些乐伎们并不太担忧客源之事。 即便那些官员不来,她们的生活照旧可以继续,毕竟过去那些免费蹭戏的家伙也没掏过钱。 现在少了那些官员的打扰,她们反而能过得更自在些,只需一心服侍自己的主子即可。 除了从官员那里收取赏银外,教坊司的主要收入便是朝廷各类庆典祭祀所需的歌舞表演,虽然宫里有钟鼓司,外朝有太常寺,但这两处人手稀少,大部分演出还得靠教坊司承担。 李伟沉思片刻,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实在不行的话,只能等到年底的盛宴上好好表现一番。 至于祭祀之类的活动,教坊司只能按照太常寺的规定程序进行群舞表演,毫无创新空间。 只有年底的盛宴才会有轻松娱乐性质的节目。 下定决心后,李伟便开始筹备春节联欢会,要让那些朝廷里的乡巴佬见识一下新时代的魅力! …… 与此同时,在京城正阳门外,有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抵达。 队伍中有一位中年男子,身着华丽服饰,体格魁梧,气势逼人。 他双眉浓重,眼神凌厉,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凶悍之气。 此人正是朱元璋下令从广东调回的猛将——朱亮祖! 朱亮祖原为元军将领,归降朱元璋后,历经多年战火,战功赫赫。 这是一位真正的猛将,就连常遇春也曾在他手下负伤。 他身边还跟着几位官员,是朱元璋派来的两位使者,以及这次差点送命的番禺知县道同。 相比朱亮祖的威严,道同显得瘦弱许多,但他毫无惧意,直视着朱亮祖。 “侯爷,请随我来,圣上还在等待您的到来。"一名官员催促道。 朱亮祖听闻此言,眉宇间掠过一抹隐忧。 他此次胆大妄为,隐瞒实情欺骗朱元璋,终究难逃法眼,如今被召还京师,心中明白这次定难逃重罚。 然而,他并未过于恐慌。 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他并不认为朱元璋会仅仅因为此事就对他如何,更何况他还持有尚方宝剑般的免死铁券! 稍作犹豫,他便迈着沉稳的步伐朝京城走去。 穿过正阳门,进入洪武门,在千步廊上前行时,两侧分别是六部与五军都督府。 奉天殿内,朱元璋与众臣尚未退朝,但此刻殿中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两支亲卫分立左右,手持皮鞭。 另有一人特别显眼,即朱亮祖之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 可以说,朱暹在京师任职指挥使,某种程度上也是人质的存在。 朱亮祖今日抵达京师之事,众臣皆已知晓,尤其是朱元璋,正等着训斥他呢。 “启禀圣上,永嘉侯朱亮祖与番禺县令道同已在殿外候旨!”小太监前来禀报。 朱元璋端坐龙椅,听罢眼神闪过一道寒光,压了一个多月的怒气,这个该死的家伙总算来了! “叫他滚进来!” 朱元璋厉声呵斥。 “遵旨!” 小太监领命退出殿外。 不久,朱亮祖、道同以及那两位官员一同步入殿内。 “臣等叩见圣上!” 众人行礼毕,朱元璋视若无睹,径直高声道:“你们先退至一旁,朱亮祖,朕问你,你贪污受贿、包庇豪强,这可是事实?” 道同等人见状,也不敢多嘴,连忙应允,退在一旁。 朱亮祖独自跪于殿中,面对朱元璋的质问,他不敢再隐瞒,坦率答道:“确有其事,臣知罪!” “那你弹劾道同的事又怎么说?” 朱亮祖闻言,垂首无奈地承认道:“是臣诬陷。"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怒,猛然起身,指着朱亮祖怒吼道:“好大的胆子,竟敢欺骗朕,简直是欺君犯上!你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面对盛怒的朱元璋,朱亮祖心中微颤,急忙说道:“臣知错,请圣上饶恕这一次!” “饶恕你这一次?朕已经饶恕你多少次了?废物东西,朕一次又一次警告你,你可曾听进耳里?现在越发胆大包天,连朕也敢欺骗!” 朱亮祖面对朱元璋的斥责,心中颇感不悦,昂首说道:"臣征战一生,不就是为了追求些荣华富贵吗?陛下若不肯给予,那臣只能自行取之!" "放肆!难道朕之前所说的话全都不算数了吗?"朱元璋瞪大了双眼。 "臣未曾忘记陛下的教诲,只是不愿再过清苦的生活。" "你,你竟让朕如此失望。 来人,给我狠狠地打!" 朱元璋气急败坏地挥手指令侍卫行动。 侍卫接到命令,立刻围攻过来,挥舞皮鞭猛烈抽打朱亮祖。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亮祖生性刚毅,强忍疼痛,一声未吭。 然而他的儿子却无法忍受,身为子女,怎能坐视父亲遭受这般酷刑而不顾? 朱暹随即跪下恳求:"陛下,家父虽有过失,但对您始终忠诚不二,望陛下念其过往功绩,开恩饶恕!" 朱元璋冷哼一声,置之不理。 朱暹见状,见父亲伤势愈发严重,急忙向前爬去,意图护在他身旁。 原本坚忍的朱亮祖见此情景,心中大骇,眼见皮鞭即将落到儿子身上,下意识地抓住一名侍卫的手腕。 朱元璋见他这般举动,眼中寒光更甚:"你还有胆抗拒?莫非是找死不成?" 朱亮祖心头一震,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连忙松开了手。 "臣万死不敢违逆圣意,只求陛下莫要迁怒于犬子!" 朱元璋依旧冰冷,目光如刀:"连他也一起打,给我狠狠地打!" "遵命!" 侍卫们齐声应答,随即也将朱暹牵扯进来,一同接受鞭刑。 朱暹哪能像他父亲那样坚强,第一鞭落下便发出凄厉的呼喊。 朱亮祖目睹此景,顿时惊惧万分,即便皮鞭击打在自己身上,也不敢稍有反抗,唯有不断磕头哀求:"陛下开恩,饶过臣这一次吧,臣以后再不敢了!" 朱元璋冷漠地看着这对父子被侍卫轮番抽打至体无完肤,沉默不语。 许久之后,终于完成了这段文字,实在抱歉让您久等了。 ------------ 目睹朱亮祖父子被打得遍体鳞伤,文官群中无人表示异议,道同更是流露出理所当然的表情。 在他看来,朱亮祖罪孽深重,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因他丧命,这种人理应处以极刑,以示警戒! 然而,武将阵营的情形却截然相反。 正所谓兔死狐悲,他们也都是凭借战功步步高升,其中不少人暗地里欺压民众、收受贿赂,同样显得狂妄自大。 今日受罚的是朱亮祖,明日或许就轮到他们了。 实际上,朱元璋将朱亮祖召至朝堂责打,本意是向这些功臣们展示威严,给予警示。 尽管从大局考虑,他暂时还不想对这些武将采取严厉措施,但也绝不会坐视他们愈发嚣张跋扈。 此刻,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唯独一人敢于开口说话,此人正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曹国公李文忠。 “陛下,请住手。 永嘉侯虽犯大错,却亦有功于国家,恳请陛下念其戎马生涯、功绩显着,网开一面,饶他这一次吧!” 李文忠目睹此景,心中忧虑,遂挺身而出,大声陈词。 他深恐朱亮祖会在朝堂之上被丞相处置,此刻朱元璋正怒不可遏,难保不做出冲动之举。 若是堂而皇之地处置了一位战功显赫的侯爵,必会让其他武将心寒。 眼下,大明各地战事尚未平息,仍需依靠这些武将来开拓疆域、稳固地方。 朱元璋眉头微皱,不悦地瞥了他一眼。 李文忠是他老朱家亲戚中唯一稍具才学之人,朱元璋对他颇为信任,早先的大都督府由他掌管,后来拆分为五军都督府,他也位列高职。 然而,有学问的人往往优柔寡断,思虑过多,行事缺乏决断力,这一点他与朱标倒是有些相似之处。 “朕惩治罪臣,与你何干?退下!” 朱元璋不满地呵斥道。 李文忠执意不退,继续说道:“陛下,如今边境局势不稳,不如将永嘉侯调往边疆,让他戴罪立功。" “臣愿战死沙场,请陛下赐我一机会!” 朱亮祖一边护着儿子,一边高声呼喊,试图抓住这个机会。 “哼,早干什么去了?朕已经给了你多次机会,继续打,不准停!” “陛下……” “你退下!” 李文忠还想劝谏,朱元璋一声怒吼打断了他的话。 勋贵们见李文忠都无功而返,顿时全都闭口不言,即便是徐达、汤和这些老将也不敢在此刻违逆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并无意直接处置朱亮祖,否则他不会只是用鞭笞,而是会施以更为严重的廷杖甚至直接处斩。 但若只是象征性地轻打几下便放过,肯定说不过去,至少得打得他奄奄一息才行。 李文忠苦劝无效,随着时间缓缓流逝,朱亮祖父子的呻吟声渐渐微弱,最终归于寂静。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