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除掉汉斯·冯·乔......卢森堡同志,您的意思是......暗杀他?” “正是如此。” 罗莎·卢森堡的话音一落,斯巴达克同盟内部顿时一片骚动。 毕竟,她口中的目标并非寻常政客,而是帝国的外交大臣,更是皇帝的女婿。就算是再狂热的革命者,这个提议也未免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罗莎,这未免太过激进了吧?” 卡尔·李卜克内西特低声说道,神色间满是忧虑。他是罗莎·卢森堡最坚定的战友,可这次,他却无法轻易认同她的决定。 如果失败,不仅斯巴达克同盟,就连整个德国的社会主义势力都将被彻底铲除。 因为,那个名为“汉斯·冯·乔”的男人,分量太重了。 正如罗莎所言,他是支撑德意志帝国的基石,是这场大战中引领德国走向胜利的关键人物。 只要随便找个柏林市民问上一句:“汉斯·冯·乔在战争中做了什么?” 得到的回答一定是—— “你问侯爵阁下做了什么?开什么玩笑!我们德意志能主导协约国,能在战争中一路胜利,都是托了侯爵阁下的福!” 这正是事实。 德国人再清楚不过,皇帝在内政上或许还算合格,但在外交上,尤其是国际事务上,简直糟糕透顶。 毕竟,自俾斯麦去世后,他们亲眼目睹了帝国的混乱。 然而,自从汉斯·冯·乔崭露头角,一切都变了。 曾经那个外交拙劣、四处碰壁的德意志帝国,竟然变成了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大国。 最显着的例子,便是英国。过去,英德协约的谈判每次都无疾而终,但如今,这一切都因汉斯·冯·乔而得以实现。 当然,最近英国的确频频闯祸,可如果没有这场协约,德国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正因如此,没有人敢质疑汉斯·冯·乔的功绩。 “也正是因此,我们必须除掉汉斯·冯·乔。” 罗莎·卢森堡语气坚定。若想让革命成功,这位帝国的擎天之柱必须倒下。 “你们以为,他只是运气好才成为皇帝的女婿吗?不,汉斯·冯·乔如今在帝国的地位,甚至已凌驾于俾斯麦之上!” 也就是说,只要汉斯·冯·乔一死,看似牢不可破的德意志帝国便会土崩瓦解。 “看看俾斯麦的时代,再看看他被罢黜后的德国吧。” 当年,那位年迈的铁血宰相被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赶下台时,大多数德国人对此嗤之以鼻。毕竟,俾斯麦的独断专行早已让他们厌倦。 然而,在他离去后,德国人却前所未有地怀念他。 因为驱逐俾斯麦后的皇帝,竟在短短数年间,就将德国的外交体系彻底摧毁,让帝国从欧洲的强者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弃子。 如果当初德国继续那种颓势,如今被代替法国的,恐怕就会是他们自己了。 “而汉斯·冯·乔的影响,比俾斯麦更甚!今日德国的强势,几乎完全是他的手笔。一旦他消失,这一切都将崩溃。” 毫无疑问,汉斯·冯·乔死后,德国的外交格局将彻底瓦解。 届时,失去了调停者,德国将陷入与波兰等东欧新兴国家的冲突,而英德协约也会分崩离析。 更严重的是,他的死亡将使得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重新抬头,帝国不仅会失去外交能力,甚至会自毁长城,将自己推回孤立无援的境地。 或许,这一切只是罗莎·卢森堡的推测,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汉斯·冯·乔的死亡,必将对德意志帝国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更何况,他正在资助社民党那些修正主义者,刻意制造社会主义者内部的分裂。不管是否为了革命,他都必须死!” 如今,斯巴达克同盟已经公开与社民党决裂,而后者却在帝国的战争政策下妥协,甚至主动终止罢工,配合政府进行战时动员。 更可恨的是,社民党的修正主义不仅渗透了罗莎的故乡波兰,甚至连芬兰都受到影响,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依旧是汉斯·冯·乔。 “不战斗的马克思主义者,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者!不罢工的社会主义者,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社民党已经彻底腐化,而汉斯·冯·乔正用权力助长这场腐化!” “没错!” 斯巴达克同盟成员纷纷附和。 若是汉斯本人听到这些话,恐怕只会露出无奈的苦笑。 毕竟,他一向以“劳工之友”自居,在他名下的工厂中,严格执行每周五天、每日八小时工作制,甚至还给工人提供加班3倍工资,带薪休假,节假日礼物问候,亲属关照,退休慰问等福利,深受工人们的喜爱。 其中,德意志帝国广播公司(DRR)更是全国最受欢迎的企业之一。 但在斯巴达克同盟的眼里,汉斯·冯·乔不过是个挑拨分裂的阴谋家,一个德国版的斯托雷平。 不,甚至比斯托雷平更狡猾。 斯托雷平靠恐怖手段镇压社会主义者,而汉斯·冯·乔则无需动用绞刑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动摇革命者的信念。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放任帝国主义者与反动派的阴谋继续,革命的动力终将被削弱。为了阻止这一切,汉斯·冯·乔必须死!” “卢森堡同志说得对!” 异议消失了。 一场阴谋在暗处酝酿,斯巴达克同盟已经锁定目标。 “革命的敌人,汉斯·冯·乔——去死吧!” “皇帝的走狗,该死!” 一切,皆为革命! ...... “最近,德国国内的社会主义者们动向不太对劲。” “突然把我叫来,就是为了说这个?” “普鲁士秘密警察察觉到了不安分的动静。” 对汉斯的疑问,副总理贝特曼·霍尔维格推了推眼镜,缓缓说道。 他兼任掌管秘密警察的内政部长,所以这话倒也不奇怪。 “俄罗斯那边出了乱子,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自然要趁机闹事。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他们具体在策划什么,但总之,你暂时不要待在华沙,回柏林吧。反正华沙的事务也基本稳定了,交给下属们处理应该没问题吧?” “话是这么说没错......” 对汉斯而言,这倒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可以继续留在路易丝和弗里德里克身边了。 当然,在华沙一起吃苦的阿达尔贝特王子和外交部的同僚们肯定会哭着喊着要让他带上他们一起走。 “还有,这点我也已经和陛下及总理谈过了,你的护卫要翻倍。万一你出事了,那堆积如山的工作该由谁来做?” 虽然听着有些不是滋味,但汉斯还是点了点头。 无论如何,副总理也是出于关心才这么说的。 不过,那些激进的社会主义者...... 看来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独立社会民主党,或者斯巴达克同盟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打算有所行动。 得联系一下国内的社会民主党首艾伯特和伯恩施坦议员,看看他们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情报。 “啊,对了,听说俄国临时政府已经开始进攻了?” “是啊,所以我们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礼物。” “齐柏林伯爵一定会很高兴吧。他最近老是抱怨没机会用飞艇。” “那位老爷子一向如此。不管怎样,只要皇帝陛下批准,我们就立刻执行计划。” “很好,就让这群不知死活的俄国临时政府尝尝苦头吧。” “当然。” 汉斯和贝特曼·霍尔维格对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就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支持率如何在瞬间跌入谷底的滋味吧。 ...... 前进!前进!为了自由的祖国,我们必须把德国军队从我们的土地上赶出去! 1914年3月1日,是个充满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日子。 随着如同狂风骤雨般的二月落幕,因俄国革命而暂时陷入沉寂的东部战线,再次燃起了战火。 “该死的,沙皇都被赶下台了,为什么这该死的战争还要继续?”士兵们的怒吼在寒风中回荡,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愤怒。 “既然让我们打仗,至少给我们发双鞋吧!”又一个抱怨声紧接着响起,他的双脚早已被冰冷的雪地冻伤。 那些曾寄希望于革命能终结战争的士兵们,如今脸上只有深深的失望和对食言的临时政府的愤怒。 俄罗斯帝国的覆灭,既没有让他们的冬衣凭空出现,也没能让他们不再赤脚踏在冰冷的雪地上。 他们依旧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艰难前行。 革命爆发,那个无能的沙皇被推翻,俄罗斯帝国走向了终结,可这片土地上的黑暗现实,并不会因为一场革命而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如果能取得哪怕一点点胜利,他们或许还能接受,但现实却是,他们依旧被德国军队狠狠碾压。 甚至,比以前更糟糕。 1914年,德国军队不仅开始给士兵配发新型钢盔,甚至在东部战线上投入了坦克。 轰隆隆—— “该死,那是什么?!” “怪、怪物啊!” 一辆“二号坦克·钢铁汉斯”在皑皑白雪覆盖的俄国大地上轰然前行,直扑俄军阵地。 那些从未见过坦克的俄国乡巴佬们顿时陷入恐慌,只顾着四散奔逃。 尽管俄军发动了反攻,但战局依旧没有改变,临时政府所渴望的胜利,始终未曾降临。 但即便前线屡战屡败,士兵们的怨恨冲天,临时政府仍旧不肯停战。 格奥尔基·李沃夫(Гео?рги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Львов)和克伦斯基依旧固执地认为,只要能收复哪怕一点领土,就能在战后减少割让的损失。 临时政府内部的资产阶级分子,更是宁愿战争继续,也不愿停战。 “这与当初的承诺完全不一样!” “临时政府必须兑现承诺,结束战争!” “比起乌克兰,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儿子和父亲能活着回家!” 俄国民众的怒火彻底爆发。 临时政府不是承诺过会结束战争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战争为什么还在继续? 为什么我们的丈夫、儿子、兄弟,依然无法回家? “这一切,都是临时政府的无能导致的!” 最初曾被寄予厚望、承载着俄国变革希望的临时政府,如今已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民众声讨临时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布鲁西洛夫司令官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要求的不多,只是稍微推进一下前线罢了!” “布鲁西洛夫司令官表示,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发动攻势。此外,他还提议恢复死刑,以维持军纪......” 听到部下的报告,克伦斯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开什么玩笑?!” “他作为总司令,难道不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吗?事事都来向我抱怨,这算什么?” 克伦斯基心中愈发坚定,布鲁西洛夫已经不适合担任总司令。 “哈!克伦斯基这家伙,是把我当成小说里的‘戚提督’了吗? 连基本物资都凑不齐,还想让我发动攻势?照这样下去,迟早要让我用松果做手榴弹!” 当然,在最前线的布鲁西洛夫,也同样被克伦斯基那些荒唐的攻势要求气得暴跳如雷。 呜——呜——呜——! “克伦斯基部长!快避难!德国军队开始空袭了!” “什么?!” 可克伦斯基已经没有时间和布鲁西洛夫争执了。 德意志帝国航空队的新型“哥达”轰炸机,以及那位钟爱“庞然大物”的齐柏林伯爵打造的又一头怪物,齐柏林-施塔肯轰炸机,正呼啸着向彼得格勒倾泻毁灭。 去年让彼得格勒陷入恐慌的噩梦,再次降临。 而伴随着空袭,民众对临时政府的怒火更是彻底沸腾,昔日象征自由浪潮的彼得格勒,再次陷入动荡。 而就在临时政府焦头烂额之际—— “该死!列宁同志,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让沙皇一家逃往德国,这可是我们亲手做的!” “托洛茨基同志,这一切,都是为了革命。” 列宁,正在按照汉斯的指令,秘密将沙皇一家从俄国送往德国......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何拯救德意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