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177章 招开家族会议 何氏空前凝聚

第177章 招开家族会议 何氏空前凝聚(1 / 1)

傻柱在四合院里待了三个月,探亲结束,终于回了香江,带着对亲人们的不舍,带着何大清的交代。他兜里还存了一沓照片,其中就是有何雨燕、任小川和何雨亭的合照。秦京茹和四个孩子对傻柱更是不舍,但是想到何大清说的,柱子到香江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以后会让他常回来,秦京茹才抹去眼角沁着的泪水。 送走傻柱,何大清便要去甘省临洮。约好的何氏家族会议就要召开。前些天接到何家村村长何大年电话,何家村建设已经全部竣工,何大清十分高兴。 这次王泽忙,何大清便带了任小川,两人各带了司机和车,还有一卡车的货物,直奔甘省而去。 何大清站在何家村新建的门楼前,仰头望着那块巨大的匾额。"陇西世第"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笔力雄浑,气势磅礴。他伸手抚摸着门柱上精细的雕花,那是他特意嘱咐工匠按照老照片复原的纹样。 "大清,您看这复原得可还满意?"何大年搓着手走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忐忑和期待。 "好,很好。"何大清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这门楼,这纹样,跟族谱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任小川从后面跟上来,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爸,这村子建得真漂亮,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感。您看那别墅群,规划得多整齐。" 一行人沿着新铺的青石板路向村里走去。道路两旁是统一规划的三百栋别墅,白墙灰瓦,飞檐翘角,每户门前都留有一小块菜地,既保留了农村特色,又不失现代居住的舒适性。 "按照您的吩咐,每栋别墅都配备了现代化厨卫设施,但外观上完全遵循传统建筑风格。"何大年边走边介绍,"那五栋七层楼房是给村里外来务工人员和来村客人准备的。" 转过一个弯,巍峨的何氏宗祠赫然出现在眼前。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前一对石狮子威武庄严。何大清站在宗祠前,一时竟有些恍惚。几个月前离开时,这里还只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如今却如此气派。 "宗祠内部完全按照古制布置,但增加了消防系统和文物保存设备。"何大年轻声解释,"族谱已经重新整理完毕,就等您过目了。" 何大清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宗祠。正厅中央悬挂着何氏先祖的画像,下方是密密麻麻的牌位。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个牌位上——"显考何公讳存正之灵位"。那是他爷爷的牌位。 "爷爷,孙子回来了。"何大清低声呢喃,眼眶微热。他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跪拜行礼。任小川和司机们也跟随行礼,气氛庄严肃穆。 离开宗祠,他们又参观了新建的村委会大楼和电影院。何大清对每个细节都询问得很仔细,特别是三个工厂的建设情况。 "养殖场已经引进了第一批牛羊,罐头厂和食品加工厂的设备也都安装调试完毕。"何大年汇报道,"按照您的指示,优先招聘了何氏族人,目前已经有八十多人报名。" 正说着,几辆大巴车缓缓驶入村子,车身上挂着"鄂州何氏"、"安庆何氏"的横幅。何大年眼前一亮:"是外地宗亲到了!" 接下来的半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何氏族人陆续抵达。有西装革履的领导干部,有朴实憨厚的农民,有学者模样的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几位穿着民族服饰的远方族人。虽然素未谋面,但一句"我们是何家人"便让大家迅速熟络起来。 何大清亲自在村口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族人。他注意到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独自站在一旁,神情有些局促,便主动走了过去。 "这位兄弟是从哪里来的?" "我、我是湘省何家沟的何志鹏。"男子有些紧张地回答,"我们那一支人丁不多,村长派我做代表..." 何大清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来了就是一家人!走,我带你去住处安顿下来。" 傍晚时分,何家村灯火通明。新建的俱乐部大厅里,三百多位何氏族人济济一堂。主席台上,甘省临洮何家的族长何存义已经就座,几位外地宗亲代表也在台上落座。何大清坚持坐在副位,把主位让给了年长的何存义。 何大年作为主持人,清了清嗓子,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各位何氏宗亲,今天是我们何家村重建竣工后的第一次全族大会,也是近百年来的首次大规模家族聚会。"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首先,让我们共同缅怀先祖,重温何氏家族的光辉历史。" 墙现面上出现了一幅幅古老的画像和文献照片。何大年开始讲述何氏家族的起源:"我们何氏根源可溯源至西周时期,战国后期秦灭韩国,韩王后裔韩瑊避难江淮地区,因方言中"韩何"发音相近改姓。改姓后主要在安省庐江(古称"庐江郡")发展形成望族。东汉末年迁徙至江苏、四川、江西。唐代大规模南迁入福建、浙江,形成"江南何氏"格局..."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大清注视着台下族人们专注的神情,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散居在全国各地的何氏后人,虽然生活环境各异,但血脉中的那份认同感却从未改变。 "...我们何氏祖训有云:'忠孝传家,诗书继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两点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何大年继续说道,"今天,我们特别要感谢何大清先生。正是他的慷慨资助和精心规划,才让我们何家村有了今天的面貌!"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何大清起身向众人鞠躬致意,然后示意何大年继续。台上后排一位甘省临洮走出,现在在冀省任职处级领导的何光华看着前排的何大清眼中露出了激动的光芒。 接下来,各地代表纷纷上台发言。安庆何氏的何明远讲述了他们如何保存了完整的族谱;楚南何氏的何秀英分享了当地何氏女子读书会的成果;广元何氏的何建军则介绍了他们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 轮到何大清发言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期待着他的讲话。 "各位宗亲,"何大清的声音沉稳有力,"今天看到这么多家人齐聚一堂,我内心无比激动。我们何氏家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这离不开每一位族人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和传承。"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但是,时代在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今天,我想向大家宣布一个'三地扶持计划'。" 他拿出一张详细的地图和三地规划图。 "昌平市、保城市和黑省三地,将设立何氏家族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族人发展。具体包括:教育基金,资助优秀学子深造;各种扶持,为有想法的年轻人提供启动资金和技术指导……" 台下响起一阵阵惊叹声和掌声。何大清看到许多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特别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他提高声音,"我提议建立何氏家族奖学金,每年选拔三十名优秀子弟,全额资助他们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条件是学成后要为家族和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这时,何大清注意到坐在角落的何志鹏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温和地问道:"志鹏兄弟,你有什么想法吗?" 何志鹏没想到会被点名,局促地站起来:"我、我只是个教师,没什么见识...但我有个女儿,天资聪慧,学习一直很好,可是现在也没有机会..." "这正是我们计划要帮助的对象!"何大清斩钉截铁地说,"请会议结束后详细谈谈你女儿的情况。" 会议持续到深夜,气氛越来越热烈。族人们讨论着如何落实这些计划,如何加强各地联系,甚至有人提议建立何氏家族商会。何大清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不时点头或提出建议。 散会后,何大清特意留下了何志鹏。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他详细询问了何光华家的情况。 "我在何家沟小学教书,女儿何晓梅很争气,一直考全县第一,但是现在也没有学可以上..." "晓梅想学什么专业?"何大清问道。 "她想学医,说将来要回来给乡亲们看病。"何志鹏眼中闪着泪光。 何大清当即拍板:"我人安排他去香江医学院……" 何志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紧紧握住何大清的手。 第二天清晨,何大清早早起床,在新建的家族广场上打了一套太极拳。阳光洒在青石板地面上,远处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整个何家村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生机勃勃。 何大年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大清,这是所有参会族人的联系方式和基本情况,按您的要求整理好了。" 何大清接过册子,翻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地址,沉思片刻:"大年啊,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家族的凝聚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您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何大年坚定地说。 "首先,成立家族理事会,各地推选代表;其次,建立家族商业网络,互通有无;最重要的是教育体系,我们要培养新一代的何氏人才。" 正说着,任小川匆匆跑来:"爸,鄂州和安庆的宗亲们提议中午开个座谈会,讨论具体合作事宜。" 何大清笑了:"好啊,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家族振兴,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他望向远方连绵的群山,仿佛看到了何氏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血脉相连的三百多位族人,就像三百多颗种子,将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何家村,这个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老村落,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喜欢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清醒风情女的温柔陷阱 开局被车撞进虚拟世界 我的代穿任务 剑斩魔影:都市修真破案传说 全民觉醒:开局只能召唤小虫子? 重生92之购买认购证 七零:替嫁糙汉后,我在京都搞科研 开局桃花剑灵,凡级天赋一路平推 快穿:碎片恋人攻略手册 七零:婚后热恋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