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纷纷夸赞,这样的情况从前从未出现过。 教坊司负责管理乐人,一向被视为卑贱之地,如今一曲舞蹈竟在此处赢得赞赏,实属罕见的荣耀。 徐瑶行礼退下后,其他节目接踵而至。 接下来是李伟精心设计的小品,内容讲述的是前元时期一个欺压百姓的贪官,最终被明军斩杀之事。 开场时,有百姓前来告状,贪官被押上堂来,他略作打量便信心十足地发表高论。 “我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了!” “啊?大人,他是怎么死的?”差役问道。 “他是被某物刺死的!”贪官笃定地说。 “……” 差役瞥了一眼插在上面的东西,迟疑片刻后恭维道:“大人真乃明察秋毫!” “那么,是谁杀了他呢?” “哼,若我没猜错,必然是凶手下的手!” 差役吞吞吐吐道:“大,大人果然睿智无比!” “嗯,好了,此案告破,把人带走吧。" “是!” 差役正欲将人押走,告状者急忙哭喊要求大人主持公道,但毫无效果,最后被驱逐出门。 朱元璋在下方看得眉头紧锁,冷哼一声骂道:“真是个昏官!” 旁边站着的李善长急忙低声说道:“前朝政局腐败,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幸而陛下顺应天意,驱逐蛮族,拯救苍生于危难之中……” 其他人也纷纷随声附和,批评旧朝赞美新朝,这是规矩。 朱元璋听了后脸上浮现出笑意,他对李伟的这一安排也很欣赏。 接下来那个贪官自然没有好结果,被赶进城的士兵与愤怒的民众共同惩处。 小品结束后,接着是李伟演唱的另一首歌。 雄浑的鼓乐声响起,李伟穿着用木片染色制成的简易道具盔甲,手持假剑走上舞台。 伴随着鼓乐的节奏,李伟尽力让自己的嗓音更加洪亮。 “烽火燃起,望向北方山河, 红旗飘扬,战马嘶鸣,剑锋如霜, ……” 歌词一出,一股悲壮豪迈的情感便弥漫开来。 这种熟悉的氛围立刻感染了现场的武将们,他们的目光聚焦在李伟身上,仿佛真的置身于刀光剑影、铁骑奔腾的战场。 朱元璋更是眼中闪过奇异之色,没料到这首曲子竟能如此打动人心,让他仿佛回到了驰骋沙场的岁月! 李伟继续唱道:“二十年纵横天下,谁能与之抗衡……” “好!” 底下的武将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高声喝彩。 但也有轻蔑的,例如蓝玉、孙恪等人。 “切,他算什么,不过是靠运气混了个军功,还说什么能与谁抗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是啊,这样的好曲子可惜了!” 李伟听不到下面的议论,这首歌充满悲壮色彩,同时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浓烈的爱国情怀。 当他唱到改过的“堂堂华夏,必将四方来朝”的时候,朱元璋也不由自主地猛然起身,拍掌称赞! “好!唱得好,天德,你听到了吗?我大明也定要让四海归顺,万国来朝!” 朱元璋兴奋地对身旁的徐达说。 徐达同样热血沸腾,站起身大声回应:“臣愿为陛下开拓疆域,虽死无悔!” “虽死无悔!” 众将也被这种热情感染,齐声高呼! “好!哈哈哈哈……” 朱元璋听着哈哈大笑,龙颜大悦。 今年他正打算北伐,此刻看到武将们士气高涨,怎能不开心呢?李伟的这首曲子来得正是时候! 先前朱元璋曾在朝堂上杖毙了朱亮祖,这对那些勋贵武将来说冲击很大。 尽管后来他用侯爵规格安葬了朱亮祖,允许其次子承袭爵位,甚至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表现得相当周到,但朱亮祖的死依然在武将心中留下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阴霾。 这时,李伟的一首歌比朱元璋苦口婆心的劝说有效得多,“何惜百死报家国”,唱得多好啊! 朱元璋听完大笑,又鼓励了众将士几句,并承诺论功行赏,将士们齐声谢恩。 文官们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也站起来附和着称颂皇帝英明。 待众人坐下后,朱元璋心中暗自感叹,李伟确实如他所言,是个难得的人才。 无论放在哪里,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便被贬到小小的教坊司,也能写出如此振奋人心的曲子! 越想越开心,之前李伟提亲之事也被他忘在了脑后。 教坊司的表演仍在进行,不过后面的节目就显得普通了,宴会短时间内不会结束,李伟也没有那么多节目可以供他们欣赏。 片刻后,众人发现没什么新奇的节目了,便各自归于平静。 朱元璋观察一阵后,心中一动,向远处等待传唤的徐寿招了招手。 徐寿快步上前恭敬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再去把那个李伟叫过来!” 朱元璋低声嘱咐。 旁边的李善长听后微微惊讶,他对李伟略有耳闻,据说此人曾是工部侍郎,发明了不少好东西,在一场战役中立功,刚封伯爵就因反对某事被贬到教坊司。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现在降为九品小官,但从皇帝接连召见来看,似乎圣宠未减,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 想到刚才的小公主,李善长心中忽有所悟,瞬间明白了一个可能性。 李伟这边,唱完经典曲目后正在台下休息。 刚才众多武将的反应他也注意到,虽然他对历史细节不详,但他知道这类歌曲朱元璋必定喜欢,尤其是最后一句“让四方来贺”,哪个君主听了不会高兴呢? 他这样做并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希望稳定自己在教坊司的地位,顺便宣传节目,为教坊司增加收入,改善手下人的生活条件。 正在休憩之际,徐寿前来寻他,得知朱元璋又要召见自己,李伟心中暗喜,听闻朱元璋笑声爽朗,想必是要给予赏赐。 随徐寿再次拜见朱元璋,看到皇帝笑意盈盈,李伟心中笃定此次定有好事发生,不禁长舒一口气。 “臣参见陛下。" “免礼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语气较之前柔和许多。 “这些词曲可是出自你手?” “正是,陛下。" 李伟坦然承认,心想无人知晓抄袭即为原创。 “嗯,后面的舞乐尚可,以后多创作此类曲目,此曲何名?” “回禀陛下,名为《精忠报国》。" 朱元璋闻言眼中一亮,点头赞道:“好名字,以后多作这般曲子。" “臣领旨。" 李伟听罢安心不少,看来教坊司之位已无忧矣。 “教坊司此次功不可没,现提升为六品衙门,赏赐宝钞千贯。" 朱元璋慷慨言道,早年他认为舞乐杂耍仅为权贵娱乐,出身贫寒的他对此类事务向来不屑,故而将乐人列为贱籍,教坊司从五六品降为九品。 然而今日李伟所创曲目,特别是《精忠报国》,让他意识到舞乐并非只是消遣,也有其实际用途,如之前讽刺元朝官员的小品便颇具意义。 因此他决定将教坊司升格为六品衙门,既是奖赏,也是对过往不当政策的修正。 “臣叩谢陛下恩典!” 李伟连忙谢恩,虽对官职高低不在意,但这千贯宝钞却正是教坊司所需。 朱元璋微微颔首,欲言又止。 他本想将李伟调回工部,那里更利于发挥李伟的能力。 他希望培养李伟成为制约淮西势力的重要大臣, 朱元璋挥了挥手,像是驱赶恼人的飞虫。 李伟抬起头瞥了他一眼,对这般突如其来的转变感到困惑不解。 但眼见赏赐已然到手,李伟也就没有多说什么,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合时宜,再招致这位性情反复无常的老者不满,把好不容易得来的赏赐又要回去,那这几个月的努力可就全白费了。 李伟离开后,又在角落站了许久,直到那些达官显贵们酒足饭饱各自散去,才与教坊司的人一同收工离开皇宫。 正旦的演出结束,李伟依旧像往年一样给自己放了年假。 尽管教坊司隶属礼部管辖,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李伟作为负责人,他不去的话,其他人一般也不敢多说什么。 至于礼部派人来找麻烦?哼,自从他带着教坊司四处吆喝“开门”后,如今文官们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愿为了一名芝麻大的官职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得看具体情况。 如果真的遇到像道同这样强硬的人物,他们按规矩行事,上级官员也只能干瞪眼。 若真要针对他,即便像广东布政使徐本和朱亮祖这样高出他好几级的大官,最终结果也逃不过朱亮祖被处死、徐本被革职的命运。 上级压制下级虽占尽优势,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掌控局面,特别是对于像李伟这样不拘一格的人,有皇帝庇护,弹劾也无济于事,一味地打压只会自找麻烦。 如今文官们对他的态度便是冷处理,只盼他安安分分待在教坊司别惹事生非。 这也正是李伟想要的结果。 放假之后,李伟依旧像去年那样,哪儿都不去,就在家中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不过他并非无所事事,比如让来福写了几封拜帖送给几家。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