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时代无法炼制出后世那样铜纯度超过99.9%的精铜,但红铜早已有之。 只是红铜质地偏软,难以铸造成型,后来才掺入其他金属制成黄铜、青铜以及白铜等多种合金。 尽管如此,这种红铜和现代意义上的纯铜相比仍有差距,但先用着也罢,待有了电力后,再通过电解法提纯铜材。 至于磁石,倒是现成可用的,虽然它的磁力强度不及人工制作的强力磁铁,但这并不妨碍先将其投入使用,等到通电之后,再利用电磁原理制造更强的磁体。 至于最后提到的生漆,这是一种天然的绝缘材料,早已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之中。 方建宝听罢思索片刻,说道:“大人尽管放心,你需要的这些物件,我定会帮你寻觅齐全。" “嗯,如此甚好。" 李伟身为电气与机械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到明朝最大的感受便是没有电什么都寸步难行。 因此,首要任务便是研制发电机,其余的事情只好暂且搁置。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他的电脑里存储了许多珍贵资料,绝非学业资料,而是关乎实际操作的专业文档。 唯有通电之后,电脑方能正常运转,诸多事务亦会事半功倍。 就在李伟与方建宝交谈之际,一名工匠匆匆赶来,禀报情况: “李大人,外面有位薛大人求见。" 李伟愣了一下,薛大人?是谁? 他思索片刻,决定先见了再说。 “让他进来吧。" 工匠离开不久,就把薛祥带了进来。 薛祥此刻面色不佳,他提交的两份关于申请调拨银两建造船只的奏章都被李伟驳回了,要求他编制预算时,他认为这奸诈之人之所以刁难他,是因为自己不同意他担任工部侍郎。 李伟看到进来的这位老者有些面熟,记起这是前两天早朝时反对他升任侍郎的人。 “李大人!” 薛祥阴沉着脸勉强行礼。 ----------- 李伟也不愿虚伪客套,直接问:“原来是薛尚书,您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李大人,圣上让我负责监督建造一百六十六艘海船以供海运之用,我已两次上书请求调拨银两,却都被李大人否决,不知李大人此番用意为何?” 其实他先前也去求见过朱元璋,但朱元璋看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干脆顺水推舟把李伟推到前台,让他亲自来找李伟。 “不是让你编制预算了吗?” 李伟皱眉说道,昨天他恰好在一堆奏折中翻到了薛详的,粗略一看,上面只简单提及需造一百六十六艘船,每艘约需三千两,总计大约五十万两白银,并未详细列出各项开支,这样的预算怎么行呢? “老夫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李大人还想要怎样的预算?” 薛祥怒气冲冲地说道。 李伟看着他的样子,翻了个白眼。 “预算自然不能这么草率。 算了。"李伟不愿与他争执,转向方建宝说道:“去拿纸笔来。" 方建宝立刻应声,迅速取来了纸笔。 李伟不太擅长使用毛笔,但也只能勉强应付。 几笔勾勒,李伟画出一张简易表格,接着开始向薛详解释。 “你看,这一列是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比如人工费、材料费之类的,而这一行则标明单价、数量、金额等,最后的小计和总计最好用大写数字书写,以防有人篡改……” 李伟按照后世自己制作预算表格的方式,耐心地向薛祥说明,薛祥听得眉头紧锁,似懂非懂。 提起李伟,也算得上是个全才了。 初到那家由老板经营的小公司时,他是负责技术工作的。 这位老板虽然能力有限,胆子却不小,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只要哪个行业能赚钱,他就往哪里钻,只要是与电气相关的事儿,他几乎都没落下。 先前好几位技术员都离开了,因为在技术岗位上讲究的是精益求精,现代企业分工明确,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样样通却样样松的人。 若非转向管理层,否则想换工作也难。 李伟被这老板折腾了好几年,也是无奈之举。 起初还不错,后来国际局势变化,公司业务受挫,有能力的人都离开了,留下的多是些老弱病残,还有李伟。 自从车间主任察觉形势不对辞职后,李伟便成了身兼数职的老员工。 从进货、生产检测到发货出货,连仓库管理都归他管,甚至在招投标时还得帮忙做预算之类的事。 更惨的是,他是孤军作战,虽有同事戏称他为“厂长”,但工厂里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干活,忙时才找些临时工凑合。 幸好那段时间公司业务清淡,车间也不怎么忙碌,不然李伟可真应付不过来。 这就是小公司的现状! 这边薛祥听完李伟的讲述,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两眼发光地看着李伟随手画的草图,恨不得立刻抢走。 李伟口干舌燥地讲解完表格内容,又大致介绍了招投标的方式,不过也没深入阐述,毕竟这个时代不一定适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兄,实在是妙思横溢,大才也!” 薛祥目不转睛地盯着草图,嘴里不停地夸赞。 “哎呀,还行吧……” 李伟有些疑惑,不过是份表格而已,他电脑里还有很多现成的模板。 即便如此,有人这样夸奖还是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好了好了,这些就给你了,你回去试试吧。 我先告辞了。" 李伟不耐烦地将草图递给薛祥,自己急匆匆地站起身离开。 快到下班时间了! 要是下班还不积极,那脑袋怕是有问题。 得先去文渊阁打个招呼,免得老朱以为自己又溜号了。 路过午门外时,顺便跟茹大爷打个招呼,谁知茹大爷板着脸装作没听见,李伟刚走开一会儿又回来打招呼,这下茹大爷忍无可忍了! “狗贼别跑,老夫跟你拼了!” 茹太素手持巨型“毛笔”,直奔李伟而来,李伟拔腿便逃! …… 因离家遥远,待他腿酸到家时已近黄昏,李伟提着途中购买的油盐酱醋叩响了家门。 “老爷,您回来了!”小青开门见是李伟,喜出望外地喊道。 李伟仍对“老爷”的称呼感到不适,总觉得这称呼与自己的年龄不符。 自己这般年轻,怎会显得如此苍老? “嗯。" 他点点头,将东西递给小青,随后迈入家中。 这院子虽小且破旧,但在小青的打理下略显温馨。 自从朱元璋将他从皇宫释放以来,他便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嗯,尽管朱元璋认为他懒散狡猾,但他几乎没空闲过,别说应天府都没时间好好游览一番,更不用说传说中的秦淮河景色了,那里的青楼闻名遐迩。 这两天他想通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等朱元璋觉得他无能,将他贬到基层或发配到地方就好了! …… 乾清宫内,朱元璋下朝后开始处理内阁整理的奏章。 内阁成立后,虽然李伟偷懒且行事荒唐,但朱元璋的工作负担减轻了许多。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依旧逐一批阅每一份奏章。 实际上,只要明朝皇帝稍微用心管理,皇权是不会旁落的。 毕竟内阁只有建议权,而皇帝则掌控着锦衣卫和东厂,臣子根本无力反抗。 即便朱元璋半途登基,想杀谁就能杀谁,内阁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可惜,朱元璋精心构建的集权体制再完善,也无法阻止后代的荒废。 朱元璋认真审阅奏章,对照内阁附带的小纸条摘要核对内容有无偏差,再结合建议自行批复,完成后便丢掉内阁的小纸条,不留痕迹。 就在他翻阅之际,一份奏章里夹带的纸条引起了他的注意。 纸条上用加粗字体写着“震惊!大庭广众之下……” 文风独特,字迹潦草不堪! 朱元璋心中微震,赶紧逐字细读。 片刻后,看清奏章内容,朱元璋怒不可遏,脸红脖子粗地斥责:“这厮胆敢如此戏弄朕!简直无法无天!” “速传朕旨意,将李伟重罚四十……改为三十大板!” 盛怒之下,他还是减去了十板,担心真把李伟给…… 门外侍卫立刻领命而去…… ------------ 不多时,那灵动俏皮的小公主,再次以送茶点为由,踏入了乾清宫的大门。 这几日她屡次前来,却始终未能见到李伟,心中难免郁郁寡欢。 “孩儿拜见父皇,特为母后送来茶点。"她端庄行礼,双手呈上精心准备的茶点。 朱元璋刚发泄过怒火,正心绪不佳,对于女儿讨好的举动并无反应,仅淡淡嗯了一声,未抬头相望。 片刻后,他略抬起头,却发现女儿仍立于殿中,疑惑问道:“尚有何事?” 女儿吞吞吐吐半晌,方鼓起勇气问:“父皇,为何这几日不见李伟?他去了哪里?” 提及李伟,朱元璋本已缓和的脸色瞬间阴沉,冷哼一声:“死了!” 小公主身躯一震,呆滞片刻,脸色惨白:“死了?李伟死了?” …… “呜啊……李伟死了……” 连说了几遍,她忽然放声痛哭。 “你哭什么?莫要哭了!” 朱元璋被吓了一跳,厉声制止。 “可李伟真的死了啊,呜呜呜……”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